时间:2022-09-11 19:42:15 | 浏览:2119
收官,基本持平!
截至2022年1月20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1年全年保费全部出炉。
2021年全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共计实现保费收入2.4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仅微增0.03%。而我国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达8.1%。
资产端与负债端表现同步。保险板块(申万二级行业分类)2021年以来已经暴跌39%,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在A股众多板块中垫底。
1月20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沪指跌0.09%,深成指跌0.06%,创业板指跌0.32%,保险板块逆势领涨,新华保险涨超4%。
2021年,5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24875.23亿元,同比微增0.03%。保费增速仍呈现“四升一降”:除中国平安保费负增长外,其余4家保费均呈上升趋势。
具体来看,中国平安(集团)原保费收入7603.33亿元,同比下滑4.64%,降幅持续收窄;中国人寿原保费收入6200亿元,同比增长1.16%;中国人保(集团)原保费收入5810.47亿元,同比增长3.67%;中国太保(集团)原保费收入3626.73亿元,同比增长1.72%;新华保险原保费收入1634.7亿元,同比增长2.48%。
2021年在诸多负面因素冲击下,保险股持续探底。2021年全年,保险板块(申万二级行业分类)跌幅达39%,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4.8%。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当前负债端基本面仍处改革中、当期业绩承压,是导致险企PEV(内含价值)处于低位的重要原因,随着上市险企负债端基本面改革的推进、业绩表现拐点的出现将成为保险板块反弹的核心影响因素。
2021年全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5家寿险公司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15469.62亿元,同比下降0.4%。
五大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呈现“四升一降”态势。2021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6200亿元、4570.35亿元、2096.1亿元、1634.7亿元、968.4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6%、-4.00%、0.55%、2.48%、0.69%。
开源证券认为,2021年全年上市险企寿险业务整体表现偏弱。同时,考虑到寿险转型进展慢于预期、健康险受需求释放以及普惠型产品冲击、代理人规模下降但质态未出现明显改善,其预计新业务价值率低于此前预期,或与2021年中报持平,拖累2021年新业务价值表现。
“潜在客群的变化正在重塑人身险行业的经营模式,引导行业向需求端回归,对产品结构、销售渠道以及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金公司分析师毛晴晴、王子咸等表示,人身险行业将步入“后重疾时代”,寻找、开发多元化保险产品需求是关键;潜在客群特征的变化对行业销售渠道提出新的要求,未来保费增长将主要来自于销售人员产能的提升;产品和渠道调整过后,行业价值率将下台阶,步入新常态。
2021年全年,3家上市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8714.9亿元,同比微增0.64%。
其中,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483.84亿元、2700.43亿元、1530.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79%、-5.53%、3.35%。
再聚焦到占保费收入大头的车险业务。根据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披露的数据,2021年3家公司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552.75亿元、1888.37亿元、918亿元,且均呈负增长,增幅分别为-3.9%、-3.73%、-4.05%。
令人兴奋的是,随着车险综改度过一周年,行业车险保费收入已从2021年10月开始顺利实现单月正增长。以人保财险为例,2021年前9个月,公司单月增速均为负数,去年10月、11月、12月由负转正。
东方证券表示,2022年有望实现车险保费正增长。而大型险企凭借自身数据积累打造的定价优势,结合持续投入的科技赋能,规模优势有望逐步显现,并在综改常态化下持续增强马太效应,竞争格局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
非车险方面,人保财险的意外伤害及健康险、农险、责任险、货运险保费增速均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分别同比上涨21.9%、19.3%、16.4%、26.55;企财险同比增长4.7%。信用保证险原保费收入骤降46.2%,较2021年前11月降幅收窄10.2个百分点。
另外,2021年,两家健康险公司保费延续逆势增长态势。人保健康实现保费收入358.16亿元,同比增长11.03%;平安健康实现保费收入112.33亿元,同比增长22.35%。
资产端与负债端基本保持一致步调。
2021年全年,A股市场保险板块(申万二级分类)持续走低,整体跌幅达39%,严重跑输上证指数同期4.8%的涨幅。保险板块5只行业头部险企股价均出现下跌,个股最高跌幅高达40%。具体来看,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跌幅分别为40%、19.98%、26.51%、26.19%、30.55%。
不过,今年以来,保险板块整体表现良好。1月20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沪指跌0.09%,深成指跌0.06%,创业板指跌0.32%,保险板块逆势领涨,其中新华保险涨幅超4%。
1月以来(截至1月20日收盘),除中国人寿股价略跌外,其余保险股集体上涨,保险板块(申万二级行业分类)累计涨幅为5.11%。其中,中国平安涨幅最大,为5.93%;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涨幅分别为1.91%、5.05%、4.24%。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赵然表示,回溯保险股价的演变历史,2017年后的负债端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与险企累计增速契合明显,当前负债端基本面仍处改革中、当期业绩承压,是导致险企PEV(内含价值)处于低位的重要原因,随着上市险企负债端基本面改革的推进,业绩表现拐点的出现将成为保险板块反弹的核心影响因素。
“2022年开年业务或受队伍规模低于同期、健康险需求仍未恢复,以及主力产品价值率偏低拖累,预计NBV(新业务价值)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开源证券直言,当前板块估值和预期均在历史低位,具有防御属性,长期看寿险转型任重道远。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龚梦泽随着科创板概念持续升温以及奇瑞新能源公司近期更名,奇瑞新能源谋求登陆科创板一事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日,有奇瑞新能源高层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独家回应,奇瑞新能源确实正筹备登陆科创板。同时,也在进行管理层
[资讯-牛车网]牛车网产经讯一直以来,奇瑞集团对奇瑞新能源都寄予着厚望,希望能独立出来成立股份公司。早在2016年奇瑞新能源就曾计划“借壳”海螺形材上市,但是因为当时的奇瑞新能源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使得奇瑞新能源错过一次上市的机会。近
奇瑞有望整体上市杨海艳增资扩股正式落地后,奇瑞控股集团(下称“奇瑞控股”)和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奇瑞股份”)在日前已完成了一系列工商信息变更,包括股东股权、注册资本和管理层三个方面。在注册资本方面,奇瑞控股最终注册资本由约42.78
作者:江小花、李一帆很多年后,当尹同跃回顾自己的汽车从业生涯时,2016年或许注定会成为他很难忘记的一年。我猜。 这一年,出生于1962年的尹同跃54岁。在中国的体制内,很多人要到这个年纪,才刚刚爬上主政一方的位置。而尹同跃,已经在奇瑞汽车
不管奇瑞徽银能否登陆A股市场,奇瑞谋求上市的决心不会改变,因为这个梦想它已经追逐了13年,期间经历波折无数,即便再有打击,对历经『沧海』的奇瑞来说也是波澜不惊了。文|欢脱兔图|来源网络整体上市梦碎后,奇瑞已经准备“各个击破”了。日前,证监会
DHT介绍图原定10月底发布预售价,正式上市的收款打字鲲鹏动力的混动车型瑞虎8PLUS,至今未等来正式发布。目前看来12月上市的可能性比较大,最迟1月上市。之前的消息一直说的首款搭载鲲鹏动力的混动车型瑞虎8PLUS是电喷1.5T装机,最新申
每经记者:黄辛旭 每经编辑:裴健如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桐桐 摄“奇瑞增资扩股项目已于2019年底顺利摘牌,相关的股权交易也已完成,目前正按照既定程序推进后续工作。”日前,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一场调研活动上表示。这也被视为是对近期坊间
近日,关于奇瑞新能源将独立上市的消息再度进入大众的视野。有报道称,奇瑞新能源高层人事的频繁调整,都是为了冲刺IPO做准备。同时,奇瑞商用车旗下新创立的"iCar"生态品牌也将并入进新能源板块。按照此前的资料显示,奇瑞新能源起初计划在科创板或
文|AI财经社 周长贤编辑|胡刘继10月9日中午,奇瑞汽车官方微博发布一则声明,试图为某行业媒体曝出的“奇瑞将被整体出售”的传闻划上休止符。该行业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奇瑞将整体打包卖给一家民营企业”,又表示收购方不是一般私企,而是大型
奇瑞欲按板块分拆上市6家企业争抢162亿元增资股份■本报记者 龚梦泽9月17日最新消息,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出增资扩股预公告。《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公告显示,本次增资扩股包括奇瑞控股出让31.4%的股份换取83亿元以及奇瑞股份出让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