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19:51:45 | 浏览:488
近日,银保监会披露了今年上半年保费数据,人身险业务收入增速不容乐观。《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后发现,今年上半年人身险业务的保费增速和赔付增速呈现两极分化。其中,保费同比增速下降至0.4%,创下2019年以来的上半年增速新低;与此同时,赔付额同比增长24%,创出2017年以来上半年增速新高。
多位险企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人身险赔付增速较高,主要源于去年赔付基数较低。保费增速放缓,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扰动:一是受疫情影响,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增加,消费者对保险的购买力下降;二是险企优化代理人队伍,代理人脱落率增高,拉低了新单保费增速;三是惠民保等新型产品大面积普及,虽然提升了消费者的保险意识,但也挤压了寿险、健康险市场需求;四是险企主推的产品与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存在错位。
人身险市场环境变了
今年的人身险市场格外“难”。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今年1-6月,人身险保费收入为21070亿元,同比增速为0.4%。与之相比,2019年和2020年同期人身险保费增速分别达到16.05%和6%。
从不同险种的贡献来看,寿险保费大幅拉低了人身险整体保费增速。今年上半年,寿险保费为15301亿元,占人身险比重72.6%,同比下滑2%;健康险保费为5136亿元,占比24.4%,同比增长7.9%;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633亿元,占比3.0%,同比增长5.5%。不难看出,今年健康险独挑大梁,增速远高于寿险,但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于今年人身险业务持续低迷的表现,多位险企管理层人士归因于供需错配、险企转型效果未现、人力下滑、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诸多因素。
平安人寿董事长丁当近日在第六届国际保险节上表示,近年来保险业面临巨大挑战。一是保费增速急降;二是人力下滑;三是寿险品质恶化。在巨大压力下,大中小型寿险公司都在寻求转型,以提升质量、迭代产品、培养精英、科技赋能、模式变革、构建生态。截至目前,虽然转型声势浩大,但绩效未现,原因是“大势变了,客户变了,时代变了”。
新华保险8月5日在上证e互动上回复投资者提问时也表示,目前保险业面临一些困难,股价表现也受到影响。新华保险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认为,保险业目前最大挑战是陷入“供求错配”矛盾中,供给的模式、逻辑、思路比较落后,无法匹配新时代的需求。
“伴随重疾险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上市险企启动寿险改革,大型险企的新单保费和NBV(新业务价值)将持续承压。虽然部分险企通过调整业务节奏实现了阶段性增长,但从5年的长周期发展趋势来看,复合增速基本处于零或负的状态。”东方证券研报表示。
一家大型险企保险营销团队的队长对记者表示,“今年主打中低端的团队确实很难,营销员收入也受到波及,加速了队伍的脱落率。”此前几年,他所在公司中长期续期保费收入较高,业绩表现相对较好。目前,他带领的营销团队通过加大客户拜访量、增加线下活动、强化老客户加保以及转介绍等方式来获客。
在人身险业务保费增速低迷的同时,赔付支出却大幅增长。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身险赔付支出达4122亿元,同比增长24%,是2017年以来上半年人身险赔付支出同比增速最高的一年。
对此,资深精算师徐昱琛表示,主要是受去年疫情的影响,一些投保人未能去医院就医,按保险公司的理赔流程,不少赔付支出需要医院相关证明,导致去年上半年赔付支出较低。
头部险企市场份额下滑
在行业保费增速整体表现低迷的背景下,头部险企的市场份额也进一步下滑。今年上半年,平安寿险、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9410亿元,占市场份额47.6%,较2020年年末的49.04%下滑1.4个百分点。
五大上市险企保费增速也出现较大分化。上半年,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426亿元、641亿元、2702亿元、1414亿元、100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3.41%、-4.61%、-3.72%、2.19%、3.85%。
今年上半年,依赖代理人的大型险企业务增速普遍较为缓慢,但像信泰人寿这种在银保、中介等渠道加速转型的险企,业务发展相对较好。
不仅中小险企在渠道、产品、人力、运营等方面加速转型,大型险企也在通过转型升级以摆脱经营困境。
在近期召开的2021年上半年作会议上,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表示,下半年要聚焦发展质量,以更大力度推进转型升级。要坚定推进商业模式升级,升级产品服务体系,重点在“健康险+医疗健康服务”“养老金融产品+养老养生服务”“责任保险+社会治理服务”“三农保险+普惠金融服务”等方面做文章下功夫。(苏向杲)
来源: 证券日报
最新规划来了!你熟悉的白云机场要“上新”!白云机场T1将实现“大变身”计划整楼翻新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简称T1)计划“大变身”,在6-8年内完成整楼翻新改造,现正进行创意征集招标。T1、T2“合体”5条指廊打通连成国际区近期规划目标年为20
小叶紫檀,学名“檀香紫檀”。只有小叶紫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紫檀,其他所谓的“檀”,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紫檀,我国明清家具所用的紫檀木就是檀香紫檀。目前市场上有些木材,挂了紫檀的名造成了市场混乱,这次就给大家好好理一理那些容易混淆的真假“紫檀”。
中新网成都6月4日电 (记者 王鹏)近日,“成都女孩近视1500度与过量摄入甜食有关”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近视为何与过量摄入甜食有关?四川省医学会眼科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邓铂林4日告诉记者,过量摄入甜食会影响人体对钙的
1.眼睛会越变越小近视眼的人不带眼镜只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看远处的就很模糊,需要眯着眼睛才能看清,长时间的眯眼会让眼睛变小,眼睛小就会显得整个人没有精神,明明不戴眼镜是为了让自己变美却没想到会适得其反,所以近视后要及时佩戴眼镜,只要度数准确
现在我国近视的特点是近视发生低龄化、高度近视比例高的趋势明显[2]。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青少年视力调查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观看电子屏幕时间增长、户外运动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必须是高颜值脸蛋的标配,然而,有些近视的朋友发现,随着自己戴眼镜的时间越来越长,眼睛逐渐地有些变凸变形,原本炯炯眼神的眼睛变得无精打采,显得极不协调。同时,眼睛变凸变形是在戴眼镜之后发生的,大家也就自然而然地把眼睛变凸变
绝大多数近视的人一至两年会换一次眼镜,可是眼镜无意中损坏或者近视度数增加,都需要重新配戴眼镜。配镜的时候,配镜人员会向近视的朋友推荐,是否需要加防蓝光或者配变色眼镜?很多近视的人对于近视镜是否需要加防蓝光功能或者配变色眼镜有很多疑问,变色眼
近视眼镜这东西,想毕有近视的值友应该都大概知道--暴利行业。随便进一家眼镜实体店,完全叫不出名字的镜架、镜片就是好几大百。如果你想叫得出名字,那基本得上千。话说,近视眼镜也“基本”属于消耗品,如果眼睛保护的不好,估计两三年就得换一副,因为度
暑假到了,家长们最担心的莫过于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会对孩子的视力产生较大负担,不少家长朋友一方面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同时对于孩子暑期近视防控、好的用眼习惯的养成也不是很了解,内心颇为焦虑。假期确实是青少年近视高发期,稍不注意近视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中老年人群中,视力低下(即难以辨别一定距离内的字母或数字)与抑郁症有关。经过多次调整,对英国生物库研究中超过11.4万名参与者的数据分析显示,视力障碍与患抑郁症的风险高出19%有关。此外,成像结果显示,在视力不佳的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