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也能“躺赚”?保费9块9,日赔上百元的新冠隔离险值得买吗

时间:2022-09-11 19:53:18 | 浏览:1671

“只要9.9块,新冠隔离一天发150(元)?”随着多地出现散发新冠病例,新冠隔离险也成了不少社交平台“种草帖”的推广产品。所谓“新冠隔离险”即指部分保险公司推出的新型特色保险,投保人若在保期内因为新冠疫情而被隔离,则可在隔离期内享受津贴补助

“只要9.9块,新冠隔离一天发150(元)?”随着多地出现散发新冠病例,新冠隔离险也成了不少社交平台“种草帖”的推广产品。

所谓“新冠隔离险”即指部分保险公司推出的新型特色保险,投保人若在保期内因为新冠疫情而被隔离,则可在隔离期内享受津贴补助,金额在每天150元到上千元不等。

“woo!免费隔离后新冠隔离津贴到账了”,在这些“种草帖”里,有些“博主”会分享自己的理赔日记,手把手“教”用户怎么通过买保险“薅羊毛”。然而,贝壳财经记者深入了解后发现,消费者投保完新冠隔离险后,想要理赔成功并不容易。多位消费者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自己购买保险后申请理赔时遇到了一系列限制条件,最终理赔失败。

某款隔离险产品介绍界面截图。

那么,目前市面上的新冠隔离险都有哪些营销套路?网红隔离险理赔到底有多难?这种网红险是否也是一种智商税呢?

互联网营销套路下的网红保险

“多地疫情复发,赶紧入个隔离险护体”、“趁还在低风险区,这款保险不入可惜了”、“纯薅羊毛的产品,随着疫情加剧,随时可能停售”......去年12月中旬以来,在社交平台博主的“花式”推销下,小岳(化名)花费了59元购买了一款名为“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险”的保险,保期一年。

小红书App截图。

小岳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去年12月初浙江绍兴疫情较为严重,而自己当时恰好被平台推荐了新冠隔离险的相关帖子,各种购买攻略非常详细。由于担心疫情扩散,再加上互联网上各种“理赔成功帖”刷屏,小岳毫不犹豫下单投保了,然而事后打电话询问时才发现“想要理赔条条框框特别多”。

贝壳财经记者打开小红书App,以“隔离险”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发现笔记数多达2400+篇。此外,这类笔记的封面大多会放上保险理赔收款单、理赔通知书,或者干脆使用花式大字标注“隔离一天能领150-1000块”、“只要9.9块,新冠隔离一天发150(块)”等字样。

贝壳财经记者随机点进一条隔离险理赔经验帖后发现,发帖博主在正文中并未详细介绍自己的理赔经验,相反,简单重复完封面内容后,便开始介绍另外一款新冠隔离险产品,并在帖子结尾处特地强调自己推荐的产品属于“薅羊毛”类保险产品,“能买赶紧买”。在帖子下方的评论中,这名博主还宣称,自己推荐的这款保险仅在内部渠道销售,想要购买的网友可以私信购买。也就是说,所谓的理赔经验分享不过是博主吸引流量的方法,售卖保险才是其真正目的。

其实在社交媒体平台,打着理赔经验分享、保险测评的名义推销新冠隔离险的帖子不胜枚举。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小岳购买的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险在小红书、知乎、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上均有相关介绍文章,“最宽松新冠隔离险”、“最好的新冠隔离险”等称呼层出不穷。此外,还有不少博主打出“产品月底停售,再不抢就来不及了”等限时停售的旗号。目前,该款产品已经下架。

其实早在去年八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就曾发布《关于专项整治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停止在北京地区发布存在过度营销行为的互联网保险的广告,其中就包括“限时停售”等诱导性内容。

跨省不赔、次密接不赔、居家隔离不赔、居家检测不赔、免费隔离不赔......网红隔离险赔付限制多

“万一旅游回来被隔离,岂不是躺着也能赚钱?”即将出发去外地游玩的小勋看到“隔离险”顿时来了兴趣。

从产品介绍来看,小勋看中的这款“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险”不仅覆盖常见高发意外,还扩展赔付新冠肺炎身故和强制隔离津贴。产品介绍显示,新冠隔离津贴每天赔付200元,最高赔付30天,被保险人因途经地被确认为中、高风险地区、自身确诊或成为疑似患者密接者而被当地防疫部门要求强制隔离即可赔付。

在价格方面,43元1年的保费也让小勋很满意,一顿饭的价格就能买个安心在小勋看来颇为划算。

仅浏览了一遍产品介绍界面后,小勋就被这款看起来高性价比的保险所吸引,再加上最近几个月新闻中不断出现确诊病例,小勋毫不犹豫地购买了这款隔离险。彼时,小勋目的地和居住地都属于低风险地区。

然而旅行回来后,因为旅行目的地出现疫情,升级为高风险地区,小勋与好友在居住地被隔离。申请保险理赔时,小勋却被保险公司告知,自己不在理赔范围内。保险公司解释称,小勋居住地并未升级为高风险地区,被居住地政府隔离并不在理赔范围。“本来是特地为了出去玩才买的,结果只有被目的地政府隔离才能理赔”,小勋告诉记者自己感到非常委屈。小勋认为,保险公司在产品介绍界面并未说清具体的理赔限制条件,自己被文字游戏“忽悠”了。

另一位购买了同款保险的王女士也表示,自己因为属于次密接人员也被保险公司拒赔,然而产品宣传界面中并未明确表示次密接人员无法进行理赔,保险的免责条款中也未明确出现该项。

除了上述热度较高的复星爱无忧意外险外,市面上比较流行的还有蚂蚁和众安联合推出的“新冠隔离津贴险”、众惠相互全民疫保通、泰康防疫关爱保等。

搜集相关资料后,贝壳财经记者发现,上述不同类型的隔离险均价在百元以内,隔离期每日赔付津贴在150元到上千元不等,参保门槛不高,理赔限制条件却多种多样。例如众安新冠隔离津贴险赔付前提是理赔者乘坐交通工具、与疑似感染者密接、政府强制集中隔离、投保人需自费隔离。也就是说,投保人在与新冠患者非乘车环境下直接接触、次密接、居家隔离、居家检测、非自费隔离等情况下均无法理赔。

贝壳财经记者查阅上述隔离险产品介绍界面后发现,部分保险公司并未详细列明免责条款,更多是将其放入“更多请查看”部分下的《保险条款及告知》中,消费者若不细心查看,很容易忽视这部分内容。

某款隔离险投保须知界面截图。

网红隔离险是智商税吗?专家:政策层面打擦边球,建议购买时多关注免责条款

贝壳财经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早在2020年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就曾表示,为防止侵害消费者权益,银保监会禁止保险公司开发专属新冠肺炎保险此类单一责任产品,防止出现以疫情为营销噱头炒作保险产品。发布会过后,市面上下架了不少针对新冠肺炎的专属保险。而上述提到的“新冠隔离险”则是在去年初左右问世,将新冠隔离津贴纳入健康险或者意外险产品之中宣传售卖。

对此,保险业内专家杨帆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新冠隔离险借助低价意外险打包售卖属于打擦边球的行为,有借助疫情噱头炒作的嫌疑。而所谓的“投保门槛低,理赔限制多”实则是多数网上保险的“通病”,只是严重程度各有不同。杨帆建议,消费者在投保前应仔细查看各家公司投保条件和保险免责条款。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则认为,新冠隔离险是保险行业应对新冠疫情的产品创新之举。保险公司将新冠隔离津贴险和意外险相结合,相当于为意外险增加了新的保险责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至于消费者反映的隔离险理赔难这点,朱俊生表示,隔离险理赔限制条件多主要与保单价低有关,“保险公司想要把保费降下来,保险(产品)承担的责任就不可能太宽,产品责任范围的界定自然会更加严格”。同时,朱俊生提醒,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与免责条款紧密相关,消费者在选购保险产品时应注意阅读保单条款,弄清楚保险的免责条款后再做判断。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在宣传保险产品时也有义务告知消费者产品的保障范围与免责范围,也就是“不仅要把保什么讲清楚,也要把不保什么讲清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梦涵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付春愔

相关资讯

太保上半年保费增速创三年新高,寿险新业务价值仍承压

正在经历寿险转型的中国太保交出了其上半年的转型成绩单。28日,中国太保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集团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0%,增速创近三年新高。但其寿险转型效果仍待进一步显现,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超四成。同时,由于投资拖累及折现率

国寿寿险半年报公布:保费收入超4399亿元 10年期及以上长险保费比重提升

8月25日晚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总保费4399.69亿元,同比基本保持稳定。新单保费为1393.58亿元

120万一针“神药”掀保险热:保费低至4.9元就能抗癌无忧?

“保险兜底,为天价抗癌神药埋单”“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虽好,高昂的费用也劝退了众多患者”……随着120万一针的抗癌药刷屏,保险公司开始推销起相关保险。CAR-T细胞免疫疗法保险火了!一位资深保险代理人王猛(化名)对新京报

全部实现正增长!五大上市险企前七月共揽保费1.75万亿元同比增4.3%

记者 | 吕文琦编辑 | 近日,五家A股上市险企交出今年前七月成绩单,共揽保费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29%。在保费规模上,五大上市险企打破前几月“四升一降”的格局,全部实现正增长。截至7月31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

5月上市险企保费榜 | 九大险企前五月总保费增长3.74%,保费增速呈回暖迹象

每经记者:涂颖浩 每经编辑:廖丹保费数据是保险股走势领先指标。近期,九家上市险企(含上市公司旗下保险公司,下同)2022年1-5月保费收入均已出炉。2022年1-5月,九家上市险企或旗下保险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14903.03亿元,同比增长

月度保费观察(7月)|共揽保费1.75万亿,A股五大上市险企实现全员正增长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近日,A股五大上市保险公司披露了2022年前7月保费数据。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前7月,A股五大上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接近1.7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9%。从收入规模看,中国平安、中国人

五大上市险企前7个月保费收入约1.75万亿元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赵方圆)近日,上市险企7月保费收入陆续出炉。记者梳理发现,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五大上市险企前7个月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29%。值得注意的是,1~7月,五大

解码上市险企半年报 |“风头”盖过个险!银保渠道保费全体涨涨涨

与个险渠道承压不同的是,A股五大上市险企的寿险板块银保渠道齐刷刷迎来正增长。随着五家上市险企年中成绩单陆续“放榜”,各家险企寿险板块发力的方向逐渐清晰。8月31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寿险板块银保渠道增速亮眼,中国人

五大上市险企去年揽保费约2.49万亿元 同比微增0.03%

本报记者 冷翠华1月19日,中国太保发布2021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以下统称“保费收入”)。至此,A股五大上市险企去年的保费收入已全部发布完毕。2021年,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24875.23亿元,同比微增0.03%。其中,中国平安取

回首寿险20年 谁来拯救保费困局?

疫情是瓶卸妆水。金融业或许永远难以摆脱渠道为王的现实,保险更是如此。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得保险措手不及。严峻依赖线下渠道的寿险行业更是苦不堪言,寄予厚望的“开门红”黯然落幕。纵然疫情对保费负增长的影响是暂时的,但也集中暴露了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宠物商机网绍兴新闻头条网摩托车机车网北方稀土A股阿姆斯特丹旅游网三亚婚纱摄影网张裕A股张裕葡萄酒正品莆田鞋官网北京交友相亲网日语自学网钻石期货网绍兴黄酒资讯网咸宁新闻爆料网娄底新闻头条网今日阜阳今日运城易方达基金资讯网李宁股票资讯网摄影爱好者梧州六堡茶官网数字藏品系统开发围炉煮茶官网澳门旅游网成都美食网九江头条新闻网成都交友相亲网美的集团A股易经风水大师网狗宝宝取名宝典生肖虎运势网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被保人的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保险资讯网 jiechunqiu.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