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20:10:30 | 浏览:567
保险
上市险企6月保费数据点评
车险保费重拾强劲升势
寿险量有余而价不足
事件:上市险企披露2022年前6月保费数据,累计原保费增速及对应收入排序如下:中国人保(11%至3,791亿元)、中国太保(8%至2,409亿元)、新华保险(2%至1,026亿元)、中国平安(2%至4,290亿元)和中国人寿(-1%至4,397亿元)。
点评:
寿险:头部险企改革成效显现,个险新单企稳向好。2022年6月,寿险当月原保费增速排序如下:中国人寿(8%)、太保寿险(7%)、平安寿险及健康险(-2%)、新华保险(-12%)和人保寿险及健康(-32%)。2018年末以来平安寿险持续推动寿险改革,代理人渠道聚焦“优才战略”,打造三高队伍;产品端构建“三经四维”产品体系,改革成效初现,虽二季度人力仍有小幅下滑,但人均产能明显改善。1H22平安累计个险新单同比增速为-11.9%,2Q22单季度个险新单增速为-3.2%,降幅环比大幅收窄12.5个百分点。太保深入推进“长航行动”计划并积极抓抢疫后业务复苏,1H22太保累计个险新单同比增速为-34.7%,虽然仍为两位数负增长,但2Q22单季度个险新单同比增速仅为-9.6%(1Q22:-44.1%),其中期缴业务同比增速为-7.4%(1Q22:-44.5%),降幅收窄指向的是“芯”基本法牵引效果逐步显现与核心人力产能的提升,而银保渠道自重启以来也取得显著成绩,1H22太保其他渠道(含银保)保费增速高达383.6%。
新增人力压制下,重疾需求释放缓慢,增额终身寿等储蓄型业务托底基本盘。由于去年重疾新老定义切换提前消耗部分消费需求叠加疫情压制居民对于可选消费品的需求,今年以来重疾销售较为疲软,而在权益市场大幅波动下,居民储蓄意愿回升,增额终身寿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综合优势受到青睐。上半年平安发布“盛世金越”增额终身寿,新华推出“荣耀终身寿”、“荣尊世家”等产品,保险公司陆续推出增额终身寿产品以量补价,价值率介于重疾与短储类产品之间的增额终身寿有望托底保险公司业绩基本盘,但由于价值型业务受供需两弱持续影响,保险公司价值增长或仍旧承压,我们预计中期累计NBV增速为中国人寿(-15%)、平安寿险及健康险(-28%)、太保寿险(-46%)和新华保险(-55%)。
财险:车险重回高速增长,财险高景气延续。2022年6月,财险当月原保费增速排序如下:太保财险(25%)、平安财险(18%)、人保财险(10%),车险回暖带动保费高速增长。1H22人保财险车险和非车保费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6.7%和12.8%,非车业务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53.4%。人保财险当月车险保费增速为8.8%,扭转了4月与5月单月-1.9%和1.0%的颓势,6月当月增速回暖主要得益于全国各地疫情防控逐步放开,各类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渐次落地,新车销量增速由4月的-47.6%转正至6月的23.8%。上半年累计新车销量下滑6.6%,新车保费预计同比小幅下滑,我们预计全年车险保费增速约为6%。不过,在疫情放开城市流量恢复的时间差内,车险出险率仍将维持低位,我们预计2Q22至3Q22,汽车出险率同比下降逾10%,车险市场高景气延续。非车险维持高增态势,关注下半年灾害情况。
投资建议:财险板块景气度持续改善,数星星不如数月亮,头部财险公司竞争优势显著。寿险新单孱弱已Price-in,头部险企转型成效初显,关注寿险估值底部催化机会,保险板块首推【中国财险】,再推【中国平安】、【中国太保】。2Q22至3Q22车险赔付率下行提振承保利润率,出行率下降带来的赔付节省远大于新车保费的下降,财险景气度持续向上,推荐α与β共振的中国财险,戴维斯双击进行时。寿险新单与人力已现改善迹象,低基数效应下2H22新单和价值降幅有望逐季收窄,推荐坚定推动寿险转型,改革成效初破晓的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截至2022年7月15日收盘,A股上市险企平均P/EV仅0.48倍,平均PB仅0.92倍,估值性价比显著。
风险提示:1)经济复苏情况不及预期抑制保险需求;2)长端利率下行与权益市场振荡影响投资端;3)险企转型成效不及预期。
本文源自金融界
保险上市险企6月保费数据点评车险保费重拾强劲升势寿险量有余而价不足事件:上市险企披露2022年前6月保费数据,累计原保费增速及对应收入排序如下:中国人保(11%至3,791亿元)、中国太保(8%至2,409亿元)、新华保险(2%至1,026
寿险的功能很简单,保的就是人的生命,如果被保人在约定期间身故了,那么保险公司就会赔偿一笔保险金。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房贷车贷的人,寿险是必备的保险之一,万一不幸倒下了,还能给家人留一笔钱,既是经济上的支撑,也算给家人留个安慰。在了解寿险的
但是随着我对车险的关注,我发现很多人就算买了车险,仍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很大的隐患。财产险是深蓝君一直不敢涉猎的地方,毕竟隔行如隔山,我能把人身险用大白话说清楚,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深蓝君从上周开始,一直在补习各种车险的知识,希望。
见习记者 |邹璐徽7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8月8日。《征求意见稿》表示,目前车险市场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升商车险责任限额,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支持行业将示范产品商业三责险。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9日电 银保监会9日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8月8日。
到目前为止,商业车险费改的最后一个阶段“车险自主定价”的试点已经走过了一个月。保险消费者有没有得到实惠?车险费用率有没有飙升?近日,青海保监局和广西保监局权威答复《证券日报》记者,整体来看,改革之后保险公司
事关几亿车主和超8000亿车险市场的车险综合改革大幕终于拉开。2020年7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与此前商业车险改革相比,本次车险综合改革不仅是商
3月以来,上市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相继披露。头顶互联网保险第一股的众安在线也于去年正式加入上市险企的团队,2017年上市险企的财产险业绩也因此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态势。根据记者的统计,2017年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和众安在
上市险企年中成绩单陆续放榜。财险板块车险复苏、寿险板块个险渠道仍面临转型挑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及其两家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2021年即将接近尾声,五大上市险企前11个月的保费收入情况也悉数披露。今年前11个月,中国人保(601319.SH,1339.HK)、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中国平安(601318.SH,23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致鸿 北京报道 截至目前,5家上市保险公司悉数发布2021年1—10月保费数据。2021年1—10月,中国平安原保险保费收入6419.26亿元,同比下降5.44%;中国人保原保险保费收入4886.72亿元,同比增长0.
投资要点上市寿险公司 1 月单月保费同比-0.2%(不含太平,下同),增速显著低于上年同期,预计主要受开门红筹备周期缩短、人力规模大幅下滑、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产险公司 1 月单月保费合计同比+11.9%,三大产险龙头均实现正增长,人保
寿险保费增速继续承压,供需错配及开门红启动限制新单增长:2021年1-10月上市险企寿险保费继续承压,分别为:中国人寿(1.6%) >新华保险(1.5%) >中国太保(-0.9%) >中国人保(-2.4%) >中国平
11月保费业绩持续回落。12月14日晚间,中国平安公布了今年前11月的保费收入。至此,五大上市险企2021年1-11月的保费收入均披露完毕。今年前11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共计实现保费收入2.31万亿元,较去年
智通财经APP获悉,招商证券发布研报点评上市险企7月保费收入。寿险保费方面,各公司(除太保寿险)保费增速边际有所改善,NBV及新单保费仍然承压。Q3新单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