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20:17:07 | 浏览:5497
日前,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保险业上市公司半年报相继披露完毕。上半年,大部分上市险企的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保险业保费收入依然保持增长态势。来自中国银保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8万亿元,同比增长5.1%。赔款与给付支出7768亿元,同比增长3.1%。2022年二季度末新增保单件数242亿件,同比增长9.5%。
产险业务保持增长
从已经公布的数据看,上半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220亿元,同比减少约15%。资产与负债双轮驱动一直是保险公司业绩增长的动力来源。然而,上半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加之国内疫情反复,使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本市场震荡波动。权益市场的波动影响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水平,投资收益下降则成为拖累上市险企净利润的主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主要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均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例如,新华保险实现保费收入约1026亿元,同比增长2%;中国人保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791.81亿元,同比增长11%。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赵鹏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资产负债管理是寿险公司经营的核心,中国人寿将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推动负债端和资产端协同发展,持续优化公司的负债结构,同时不断加强资产的战略配置,从而努力提升获取长期稳定投资收益的能力。
与人身险公司相比,上市险企的财产险业务则保持了增长态势。中国平安公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467.92亿元,同比增长10.1%;综合成本率为97.3%。有券商在研报中分析认为,这样的成绩来源于平安产险在车险领域的深耕。近年来,平安产险持续加强科技应用,实现数据驱动客户经营线上化。“平安好车主APP”已成为认知度和使用率都非常高的用车服务APP。截至2022年6月末,注册用户数突破1.59亿,累计绑车突破9900万。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安产险在行业内较早使用车险理赔视频查勘,平均耗时仅需5分钟。2022年上半年,平安产险车险1小时内赔付案件量占比达92.9%。
银保渠道升势强劲
人身保险的销售渠道主要为线下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经纪渠道、电销渠道及互联网保险渠道几类。其中代理人渠道为第一大渠道,占比达六成,银行渠道次之。今年上半年,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大幅增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78.28亿元,同比增长876.3%。其中银保渠道新保业务收入168.3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25.5%,成为中国太保上半年新业务最大贡献渠道。
业内人士认为,疫情之下人身险公司个代渠道呈现持续深度调整态势,各公司开始重视银保业务的发展。此外,从银行与保险的合作关系来看。银行积累的中高净值客户已经被保险公司关注,而这些客户对资产配置、健康保障和财富管理的需求也成为保险公司开发新客户的重要方向。
这样的变化趋势其实早有预兆。今年6月份,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21年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保费规模达到近12000亿元,同比增长18.63%,呈现连续四年增长态势,原保费收入持续站稳万亿元规模,超过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
此前几年,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大多围绕万能险、投连险、分红险等产品展开。随着监管规则趋严,越来越多的险企开始在银保渠道布局养老年金、终身寿险等期交产品。
财报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4家险企银保渠道保费收入也有较快增速。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分别为426.09亿元、66.74亿元、392.80亿元、31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2%、45.09%、41.9%、7.8%。
中国人寿副总裁詹忠表示,寿险公司的个人代理人队伍一直处于下行通道,各家公司都在主动转型。从目前来看,下滑的速度在放缓。上半年,中国人寿人均首年期缴产能提升了60.6%,一年内新人7个月的留存率提升约10%,13个月的留存率提升超过30%。
细分市场仍有空间
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达26.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0%。其中,产险公司总资产2.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3%;人身险公司总资产22.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9%;再保险公司总资产6493亿元,较年初增长7.2%。
目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保险密度和深度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2022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保险市场大,需求多样,除了极少数公司可以提供全面保险服务外,大多数公司都不能做到包打天下,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多家上市险企已经在细分业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众安保险上半年实现承保利润807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4%。众安凭借自身在电商领域长期的技术积累,在直播电商的发展中抢占了先机。报告期内,电商业务保费为22.8亿元,占整体数字生活生态保费的59.7%,来自直播、短视频等新型电商渠道的退货运费险保费突破11亿元。与此同时,众安保险紧跟新消费的发展趋势,填补用户多元化的保险保障需求。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累计服务超过290余万位宠物主。
除了不同险种的创新,保险公司在“保险+”领域也做出多方面尝试。中国平安在财报中提出要打造“管理式医疗模式”。平安代表支付方整合与医疗、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相关的市场供应方,为客户提供覆盖家庭医生及养老管家服务的新模式。目前,平安合作的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0.8万家。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表示,靠单纯的财富保障和财富的增值业务是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未来5年到10年平安会坚持做下去,推动综合金融和健康医疗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直保公司的新业务尝试也在再保险领域得到印证。来自中再集团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再集团保费收入稳健增长,集团合并总保费收入879.8亿元,同比增长5.6%,境内财产再保险和人身再保险业务市场地位持续稳固。公司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财产再保险境内非车险业务分保费收入158.53亿元,同比增长42.1%,先后落地以网络安全保险、生物制品(含疫苗)责任保险为代表的24个产品创新项目。人身再保险境内保障型业务分保费收入135.06亿元,同比增长12.6%,推出面向肺结节人群的百万医疗险、面向老年人群的重疾型长期护理险等多款创新产品。
肖远企表示,保险公司要在负债端满足客户真实需求,在资产端坚持审慎经营。保险公司要以客户为中心,分析了解客户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保险供给必须能够直达和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而不是靠营销或抬高渠道手续费来增收。只有客户的需求得到真正满足,保险经营才能实现可持续,保险的负债质量才能真正保障。
(经济日报记者 于 泳)
天元浪尖大物和化氏一味MAX选哪个?双宝玄图和汉鼎战又该买哪款?化氏一味ex和达亿瓦一击F谁更好?恰逢618促销,我做了这一期,热门鱼竿横向对比。完整版视频点这里:2021上半年鱼竿推荐名单购于去年618天元浪尖大物 VS 化氏一味MAX这
文|AI财经社 张可心编辑|孙月舍得酒业今日免不了有些郁闷。8月16日晚间,舍得酒业公布2021年度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3.91亿元,净利润7.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3%与348%。然而亮眼业绩下,舍得酒业股价走势却不太好看,开
文|AI财经社 周长贤编辑|胡刘继10月9日中午,奇瑞汽车官方微博发布一则声明,试图为某行业媒体曝出的“奇瑞将被整体出售”的传闻划上休止符。该行业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奇瑞将整体打包卖给一家民营企业”,又表示收购方不是一般私企,而是大型
奇瑞欲按板块分拆上市6家企业争抢162亿元增资股份■本报记者 龚梦泽9月17日最新消息,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出增资扩股预公告。《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公告显示,本次增资扩股包括奇瑞控股出让31.4%的股份换取83亿元以及奇瑞股份出让18.
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洋 濮振宇)9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奇瑞控股官方获悉,奇瑞控股董事长、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已就奇瑞上市做出最新表态:“增资扩股完成后,奇瑞已将加快上市工作提上重要日程。” 尹同跃的上述表态,并不令外界意外。去年,奇瑞汽
不久前,奇瑞新能源完成高层换防,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接替了李立忠,亲自出任奇瑞新能源董事长,此举被解读为与奇瑞一直以来筹备的新能源公司独立上市项目有关。更早之前,随着奇瑞完成混改,上市计划也被披露。资料显示,奇瑞汽车、奇瑞
4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2020年第15次审议会议召开,同意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夫特”)发行上市(首发)。这是继2018年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板上市之后,奇瑞集团战略性产业孵化的又一
作者:广州塔顶最近南宁百货因姚老板入主的消息被拉了8连板,牛逼坏了。但今天不讲南宁百货,而是讲另一个姚老板概念——合肥百货。最近两年宝能收购观致汽车的消息炒得沸沸扬扬,这里就不再说了,而我将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则消息。宝能是姚老板,观致原来
IT之家 10 月 14 日消息,据联想方面消息,新款 YOGA T1 智能眼镜将在双 11 期间上市,另外近视用户可以配相应度数的镜片使用。IT之家了解到, YOGA T1 智能眼镜即联想海外发布的 Glasses T1 AR 眼镜,搭载
(观察者网讯)近视大多是因角膜到视网膜的距离拉长、焦点出现偏差而引起,而亚洲的近视患者较多。据日经中文网12月31日报道,开发眼科治疗药和器械的日企——窪田制药表示,最早将于2021年下半年开始销售治疗近视的眼镜型产品。戴上以后,眼镜会将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