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20:31:30 | 浏览:2649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的新起点。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搅乱了人们的生活,企业的经营环境遭受着巨大的冲击。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加之疫情影响下保险消费需求的释放,也是保险行业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机。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作为国内寿险龙头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紧紧围绕“重振国寿”战略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保障各项工作稳健推进。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已实现保费收入约5500亿元,并朝着新的发展高度突破。
积极应变,保证价值效益整体稳健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上市公司不仅链接了融资与投资者,也在后疫情时代下全球经济修复过程中,充当了中国经济的脊梁;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当前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的背景下,做出正确的决策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关键,企业的领导者在其中发挥了主心骨作用。
2021年,在病毒变异株陆续出现,国内疫情多点爆发的严峻态势下,部分产业又遭受了新一轮的冲击。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也在积极应变,在持续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大力推进改革发展,以充足的发展韧劲、稳健的经营创造长期价值。
为应对行业复苏的不及预期,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不断调整固收资产配置节奏,紧跟权益市场,积极开展权益品种战术再平衡,并适时兑现收益,坚持稳健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此外,公司还密切跟踪重点行业信用环境的变化,防范重点领域投资风险,保证价值收益整体稳健。
报告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保费收入5534.4亿元人民币,在高基数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8%;其中续期保费收入3922亿元,同比增长6.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85亿元,同比增长3%。在紧密跟踪权益市场波动,对资产进行灵活调整的努力下,前三季度公司投资资产达4.54万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底增长10.9%;公司实现总投资收益1656.95亿元,同比增长12.8%,总投资收益率达5.25%;净投资收益达1392亿元,同比增长13.4%。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偿付能力上表现依然十分优秀。2021年三季度,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 257.51%和266.28%,与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2020年1-4季度保险业偿付能力状况表对照来看,该数字远高于2020年行业同期标准的230.5%和242.5%,稳居A类寿险公司榜首。
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还将立足新发展阶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三大转型、双心双聚、资负联动”战略内核;“重价值、强队伍、稳增长、兴科技、优服务、防风险”的经营方针,在持续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大力推进改革发展,保证各领域工作稳中有进,公司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
科技赋能,领跑保险数字化转型浪潮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的开局之年,也是保险行业新征程的新起点,3月12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其中明确强调要“深化保险公司改革,提升商业保险保障能力”。
而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对于“数字化”重视,其在全文的12个篇章中都有所体现,并出现了25次之多。《纲要》还明确,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将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与作用提高到了国民经济的高度。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早在2019年初,就已提出全面实施“重振国寿”战略,并发布了“科技国寿”的三年建设行动方案,努力进行科技改革,这是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课题,也是与国家规划契合的重点发展方向。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不仅加速了各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对保险消费需求还产生了一波新刺激,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此基础上,聚焦寿险经营核心,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持续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保险价值链智慧升级,构建保险数字生态,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并且成效凸显。2020年全年,公司个人长险业务无纸化投保率达99.9%,团体业务无纸化投保推广率达97.9%,智能核保、保全业务自动审核通过率分别达92.7%、99%,新单电子化回访替代率达92%。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加速科技创新布局,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基于云计算与数字化技术,构建起了算力强大的“国寿混合云”,将京沪两地三中心以多活方式构成私有云,无缝对接公有云资源,大幅提升数据安全性和计算能力,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和生产能耗,为数字化平台提供强大算力支撑。且在此基础上,公司设计了更具包容迎合适应性的分层技术构架,以模块化方式灵活供给各类业务,激活内外部数字能力,实现共享共赢。
当前,“科技国寿”转型也正在全面赋能公司销售、服务、运营等各环节,公司正在不断强化客户体验的数字化升级,以客户为中心加速创新线上服务内容和方式,使数字化处理能力得到快速提升。销售上,设立企业在线协作体系,驱动销售队伍与客户在线互动,为营销员打造全方位社交化应用场景,已累计开放标准服务3029个,较2020年底增加78%;服务上,构建覆盖全国2万余家医疗机构的理赔直付网络,全年为500余万人次客户提供直赔服务;运营上,建立覆盖5大类19个关键风险类别的健康险智能理赔模型,让理赔更高效、便捷,同时还构建反洗钱可疑智能发现、智能查证能力,有效解决反洗钱工作“发现难、查证难”的痛点。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站在新起点上,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赋予保险企业的新要求、新使命、新任务,积极融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指引,继续深入推动公司经营数字化转型,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提供更高效率、更优质化的服务。
永葆初心,将社会责任融入自身发展
2017年对保险行业来说是不普通的一年,一方面在市场刺激下,保费收入还是实现较快增长,另一方面行业迎来了最严监管,并在2018年银监会与保监会职责合并,成立了银保监会。自此开始,保险行业从规模导向型转变为风险导向,行业增速也逐步落回个位数。
尽管如此,保险行业的体量仍十分巨大,根据机构统计的数据来看,2020年保险业全年保费收入为4.53万亿,其中人身险占比74%,为3.33万亿。这其中,寿险保费收入作为人身险中第一大险种占总保费收入的52%。因此,作为中国寿险市场龙头的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不仅承担着金融保险企业的资本充实责任,还承担着深入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社会责任。
多年以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一直坚持着“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使命愿景,坚持将社会责任融入自身发展,提升人民福祉水平。为朝这一目标而努力,公司大力开展大病医保、长期护理保险、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等各类政策性健康保险业务。
报告显示,为抗击新冠疫情,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扩展34款长期重大疾病保险产品责任,向250万名一线抗疫人员和1400多万民众赠送保险保障,累计风险保额近3.3万亿元;积极完善保险产品的人群覆盖,截至2021年上半年,在全国33家分公司承保超过2830万老龄人口,累计保额约1.38万亿元;在办大病保险项目220多个,覆盖3.6亿城乡居民;关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积极构建员工志愿者队伍。
在提升服务品质上,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了线下线上全覆盖,其线上化、智能化和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并荣获了《证券时报》等机构颁发的多项服务大奖。公司面向5亿客户推出“快捷温暖”理赔服务品牌;快速响应了甘肃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事故、湖北十堰燃气爆炸事故在内的36起重大突发事件,为相关客户及家属送去关爱。公司还以科技赋能应用,以“互联网+”的创新精神,打造智慧国寿,构建敏捷高效的科技运作体系。寿险APP焕新升级,注册用户数同比增长27%;关爱老年客户,推出寿险APP尊老模式、95519客户服务专线识别,长者优先接入电话服务等。
目前,全球“碳中和”热度不减,在此背景下,一项关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的管理评价体系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关注,截至2020年底,全球ESG投资规模近45万亿美元。
为顺应这一发展浪潮,2020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ESG理念融入投资决策、管理与风险管控全流程,以“建设国际一流、负责任的寿险公司”为ESG战略目标,秉承“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理念,成为中国第一家签署该原则并践行 ESG 投资理念的保险资管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对内充分搭建ESG治理架构,并在ESG风险管理、目标管理、气候变化应对等方面持续提升;对外,公司围绕国家战略、绿色金融、客户服务和员工发展等ESG一体开展实践,充分彰显公司的责任担当。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近2500亿元;云助理日均活跃用户数为42万人,国寿e店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50万人;无纸化服务广泛应用,线上保单服务量同比增长41%。
目前,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正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坚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进一步打开人身险业广阔的蓝海。公司将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守保险保障本源,坚定推进商业模式升级,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优化产品服务体系,纵深推进“大健康”“大养老”战略布局,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向“建设国际一流寿险公司”的目标迈进。
本文源自金融界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的新起点。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搅乱了人们的生活,企业的经营环境遭受着巨大的冲击。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加之疫情影响下保险消费需求的释放,也是保险行业机遇与风险并存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25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总保费4399.69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内含价值达1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8月26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举行中期业绩发布会。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总保费4399.69亿元,继续保持稳定;截至6月30日,公司内含价值达12508.77亿元,较2
寿险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在1月份的开门红重要时期,上市系五大寿险公司保费收入“三降两升”,新单更是普遍下滑,反映着寿险业今年的开局惨淡。行业出现了什么问题?应该往哪去?是业内都在思考的问题。“寿险一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即上市
纵观世界保险史,没有寿险公司是因为风险赔付而倒闭的,但凡倒闭的基本都是因为现金流出现严重问题。2022年,当寿险业负债、投资两端承压,退保率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也开始抬头,险企现金流还安全否?曾经,满期给付与退保是行业高度关注的指标之一,一些产
图/IC 在客户需求升级,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大背景下,改革一度被寿险公司视为发展突破的利器,过去两三年,多家头部寿险公司纷纷迈入转型期,但从2022年中报数据来看,转型的效果还未体现在业绩上。今年上半年,五大A股上市险企(中国平安、中国人寿、
作者:宋涵出品:全球财说即便是清仓杭州银行,获得不菲回报,也未能拉住太平洋人寿净利下滑的脚步,并进一步拖累中国太保净利下滑。中国太保寿险、产险今年上半年业绩上演“冰火两重天”。产险业务表现亮眼,车险、非车险净利均提升较快。反观核心业务寿险改
2020年中国共有89家寿险类公司(包含8家养老险公司和6家健康险公司),其中有四年以上历史并且公布年报的公司有69家。在这69家公司中,平安养老和国寿养老的主营业务是养老金管理,而平安健康的主营业务是健康医疗服务,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养老金
“银保渠道在沉寂了多年,缘何卷土重来?”近日,五大险企2022年上半年成绩单悉数出炉。财报数据显示,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20.27亿元,同比下降15.09%。仅中国人保和中国平安实现归母净利
近期,非上市险企相继披露了2022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上半年成绩单也随之出炉。据《险企高参》统计,61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中,上半年保费收入超百亿共有17家,17家寿险公司上半年共实现保费收入4893.43亿元。按照不同的保费收入区间,《险企
王方圆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王方圆)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赵鹏9月3日在2022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要更好地发挥寿险业在服务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与此同时,新需求正推动社会治理、寿险经营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寿
2019年寿险业净利润大幅上涨较上年翻1.8倍险企纷纷说得益于投资收益和税优政策的双重拉动各家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到底有多高呢?42家公司财务投资收益率>;5%64家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5%1 行业投资收益率提升“老六家”最稳定
伴随寿险行业发展,人们对于其经营规律的认知逐步加深,评价市场主体的指标体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以前的单纯注重保费规模,逐渐转向注重业务品质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险企也基于自身发展战略以及资源禀赋,在内部制定了特殊的考核指标,不同公司之间同样
五大寿险公司第一季度保费悉数浮出水面,哪一家位列前茅,又有哪一家的排名让你意想不到?随着第一季度保费收入情况陆续披露,我们发现,国寿在多个排行榜上位居首位,新华、太保领跑同比增幅榜,中国平安在新单保费上也有好消息。保费收入:同比增幅四升一降
“新群体带来了新需求,新模式带动了新领域,寿险业必须加快能力升级,更好地发挥社会治理功能。”9月3日,在2022年服贸会期间举行的“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601628.SH)党委书记赵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