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寿险VS终身寿险 如何选择?

时间:2022-09-11 20:51:47 | 浏览:3423

来源:【中国金融出版社】作者|陶碧娥「AFP金融理财师持证人、明亚保险经纪合伙人」提要:从纯保障角度来看,对多数人来说,定期寿险是首选。定期寿险起到了有效转移家庭责任的作用,而终身寿险起到了保护家庭资产的作用。如果只是想单纯转移经济责任,且

来源:【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陶碧娥「AFP金融理财师持证人、明亚保险经纪合伙人」

提要:

  • 从纯保障角度来看,对多数人来说,定期寿险是首选。

  • 定期寿险起到了有效转移家庭责任的作用,而终身寿险起到了保护家庭资产的作用。

  • 如果只是想单纯转移经济责任,且不想放太多保费在消费型保险上,那么优先选择定期寿险。

  • 如果想兼顾储蓄的目的,在考虑定期寿险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增额终身寿险的储备。

对于生死问题,人们都是很敬畏的,尤其是死亡,很多人都不愿提及,也不想提及,但是不愿、不想,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当生命终结,家庭的“爱与责任”如何延续?如果人生迫不得已提前谢幕,是否做好了周全的准备?

对此,有必要做好家庭经济保护的应急预案,既然跟寿命相关,这份必要的预案所对应的就是寿险。

其实,一个人的身价如何,主要就是看这个人当下已经产生了多少现金流以及未来可以产生多少的现金流,在寿险里面采用了以现金流来评定生命的价值。生命和寿命都不好定价,但财务和现金流是可以定价的。

很多人说,保险是几率的对赌,那么寿险也是同样的。活得长,赌的是长寿的风险,对应的有增额终身寿险或年金险;如果真的不幸遇到生命不长,甚至在挣钱的壮年就走了,通过生命的定价也能给家人留下一些钱,对应的有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

随着大众对保险保障的认识更加深刻,包含“爱与责任”的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也受到越来越多老百姓的青睐。都是寿险,定期寿险与终身寿险的区别在哪儿?适合哪类人群配置?配置技巧都有哪些?

定期寿险VS终身寿险,有何不同?

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险种的定义。

定期寿险,指的是在保险合同约定期间内,如果被保险人身故或全残,保险公司则按照约定的保险金额给付保险金;若保险期届满,被保险人健在,则保险合同自然终止,保险公司不再承担保险责任,并且不退回保险费。

终身寿险,则指不定期的身故保险。保险合同订立后,无论被保险人何时身故,保险人均应给受益人给付保险金。

从定义来看,我们可知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保障期限不同

定期寿险,在于“定期”,也就是确定了一定期限,实操中可以选择10年、20年、30年或到60岁、70岁等,通常建议选择保障到60岁即可。因为对家庭经济支柱来说,60岁时大多已退休,孩子也已成年,定期寿险的责任转移使命已经完成。

终身寿险,在于“终身”二字,它意味着终身保障,与生命等长的期限。

●获赔概率不同

定期寿险,在保障期间内触发合同约定的责任,就能获得赔付;如果过了保障期限,意味着合同终止,保单失效,对应的保费也就被消费了。

终身寿险,是与生命等长的期限,被保险人在生命的任何时间点离开,都可以获得对应的保额赔付。

●保费差异大

依据生命大数据,人均寿命会有一个大概的数值。国家卫健委2022年7月发布的《2021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了2021年的78.2岁。也就是说,上述年龄前身故的人占比很小。

70岁前,身故概率低,所以保障期在70岁前的定期寿险的保费就可以很低,因为赔付概率低。

终身寿险,因其“100%的必然赔付”,所以保费相对较高。

这里,可以看一组保费和保额的数字。30岁男性,20年缴费,100万元保额,如果购买某定期寿险,保障至60岁,保费为1419元/年;如果购买某终身寿险,保障终身,保费为14320元/年。

在熟悉二者的区别后,对人们来说,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都有哪些实际意义呢?

从纯保障角度来看,对多数人来说,定期寿险是首选。与终身寿险相比,定期寿险的优势是用相对少很多的保费,就可以配置到同样的保额。这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身故保险,具有更强的保障功能,最能体现保险的初衷(不带储蓄及投资功能)。

对于经济条件比较紧张的家庭来说,极端情况如果发生,家庭的房贷、车贷还要继续还,生活并没有因为某个成员的突然离开而停止,孩子教育还要继续进行,老人的养老可能也会因此陷入困境……此时,定期寿险在责任期间的杠杆就被撬动起来了,获赔的保险金可以帮助家庭渡过上述经济难关。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终身寿险是一定会发生理赔的险种,满足并实现了人们对于保险的理赔期待。只要保单持续有效,保单受益人获得终身寿险的保额赔偿就是一个“100%会发生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保险的理财增值功能较弱,而终身寿险还带有储蓄性质,主要体现在“现金价值”上,保单时间越久,现金价值越高,最终会超过所缴纳的保费。

同时,终身寿险可以完全按照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意愿进行后续的资产安排,可以使这部分保险金确定地传承给指定受益人,不会被作为遗产进行分割,具有切实的传承功用。

不仅如此,终身寿险在简便性、隐秘性、时效性上都有着极大的优势,人们在做好必要的现在和未来的生活资金安排后,配置终身寿险将给资产带来更加安全且可以增值的保护,这也是多数高净值人士购买天价保单的原因。

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的优点

目前,市场上的定期寿险主要有定额定期寿险和减额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主要有定额终身寿险和增额终身寿险。

定额定期寿险在保障期间,保额持续恒定;对减额定期寿险而言,假设初始保额是100万元,随着保单年限的增长,保额递减。在保费上,减额定期寿险会明显低于定额定期寿险。

例如,30岁的男性,保障20年,缴费15年,初始保额为100万元,减额定期寿险的保费是531.5元/年,定额定期寿险是742元/年(恒定保额100万元)。

对比来看,定额终身寿险同样也是保额恒定的;增额终身寿险初始身故保额很低,但是保额会增长,一般合同设计都是每年按3.5%的复利递增,活的时间越长,将来的赔付会越多,最后赔付的是保额和现金价值取大(终身寿险合同的现金价值也在持续递增)。

下面,看两个具体的产品案例。

例如,某公司的定额终身寿险每年保费为12880元,缴费20年,共缴费257600元,不管何时出现身故风险,都会赔付100万元,但对应的现金价值增长较为缓慢(这里的现金价值就是退保时可以拿到的钱),到25年以后,现金价值才会超过所缴纳的保费。

与之对应,另一家公司的增额终身寿险,每年保费13000元,缴费20年,共缴费26万元,初始身故保额是20800元,在将近80岁的时候,身故保额增长到100万元。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合同的现金价值在第十年就已经超过保费,也就是说,第十年之后如果退保,可以拿到比保费更多的钱。

其实,保单现金价值除了可以衡量退保拿到的合同价值外,还有一个盘活资金的作用,即保单贷款。一般情况下,保单贷款最高可贷到合同现金价值的80%,当然贷款就有利息,6个月后还本付息即可,之后又可以重新进行保单贷款。保单贷款的利息,各家保险公司一般采用的是央行同期6个月的贷款利率,目前的利率范围为4.8%-5.8%,具体视各家保险公司当时的利率情况而定。

对于具体的保单贷款,用增额终身寿险来举例说明。假设在50岁的时候,保单账户价值是36万元,此时想要贷款10万元应急,付出对应的利息即可,此时账户价值还是按36万元持续生息,也就是说,10万元贷款贷出来后,我们付给保险公司一部分利息,而保险公司还会继续按原来的现金价值给付利息。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保单贷款是个低成本盘活现金方式的原因。

适合哪类人群?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定期寿险起到了有效转移家庭责任的作用,而终身寿险起到了保护家庭资产的作用。对于不同财务状况的家庭来说,适合的寿险产品是不同的。

对于定期寿险来说,适合购买人群主要有几种:一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者;二是收入暂时有限的创业或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三是有子女未成年的家庭经济支柱,一旦遭遇极端风险,子女、父母将缺乏基本生活保障;四是家庭有车贷、房贷压力的人,一旦遭遇极端风险,容易出现债务无法偿还的情况。

对于终身寿险来说,适合购买的人群主要有:一是偏好安全保本保收益理财的人群;二是希望将部分资金进行安全地增值,且可以100%将财富传承到想要传承的人手里;三是想要做好资产隔离的人群,因为寿险若指定了受益人,赔偿金就不会被当作遗产优先清偿债务。

配置技巧有哪些?

不管是定期寿险,还是终身寿险,都有其实际意义和价值,但是也需要结合产品的实际设计理念,以及家庭的资金安排和目前想要转移的风险,来进行产品选择和匹配。

如果只是想单纯转移经济责任,且不想放太多保费在消费型保险上,那么优先选择定期寿险。

总体上,在选择一款定期寿险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内容。

一是看健康告知,选择健康告知少的产品,根据自己的体况数据去匹配。

二是看免责条款,选择免责条款少的产品,毕竟保障的是身故或全残,需要重点关注不赔的情况。

三是看保费,上述两个条件满足后,选择保费便宜的。

如果想兼顾储蓄的目的,在考虑定期寿险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增额终身寿险的储备。

具体来看,根据自己的储蓄习惯,结合家庭资金的使用时间进行安排,一般来说,孩子未来的教育基金、自己的养老资金,以及在现阶段不怎么使用的钱,都可以放入增额终身寿险中。

更进一步,如果想既要达到储蓄效果,又想要撬动杠杆,同时还想要实现保护家庭现在和未来资产的效果,那么定额终身寿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终身寿险达到一定保额后,还可以对接信托,实现家庭财富彻底安全地隔离。

做好对应的产品选择后,设计保额和保障期间也是需要技巧的。

根据前文的分析,寿险的保额主要看被保险人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有多少。

第一步,计算出剩余房贷金额,先转移房贷的责任。

第二步,计算出子女到成年工作可以养活自己的时间和成本,假设一个0岁的孩子,每年教育费用5万元,那么20年的话,需要的教育成本就是100万元。

第三步,计算出家庭每年的生活支出,假设每年生活支出10万元,按10年来计算,未来10年的生活成本是100万元。

如此一步步计算,就可以知道自身所需要投保的寿险保额。

总体上,寿险保额的设计,丰俭由人,做到哪个层次都是对家人的爱,结合家庭实际预算来安排即可。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要去完成的使命,并给下一代人创造更好的起点。而寿险,就是这样一种保护一代人的奋斗成果,并为下一代人搭梯子的工具。

本文来自【中国金融出版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资讯

一文教你看懂,寿险怎么买

已经是12月了,没想到眨眼间魔幻的2020年就要过完了。年底,意味着各项KPI要进入冲刺阶段,业绩达标的,想着怎么完成明年的业绩,比如说信泰。而业绩没达标的,则想着怎么再去冲一冲,比如说昆仑健康。有个必须要说的好消息是——昆仑健康的核保放宽

全网深度测评!最值得买的定期寿险都在这儿

2022 年榜单人生,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当我们拥有了美满的家庭后,最怕的不是生活的起落,而是生命的“不幸”——万一真的出了事情,谁来代替自己照顾家人?我们常避讳谈论这个问题,却又不得不思考它。而寿险或许可以作出解答:万

寒意频频!寿险"老七家"排位再变!2022寿险业如何看?来看业界分析

随着非上市险企陆续披露2021年业绩数据,保险业头部机构的格局渐明。在发展遇到困境的寿险业中,“老七家”的保费收入情况增减不一,位次重新洗牌。从寿险业整体看,据银保监会数据,2021年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为3.12万亿元(不含风险处置阶段

读懂增额寿险

来源:【中国金融出版社】作者|王博「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中国平安高级业务主任」提要:增额寿险更侧重于长期的风险保障和资产增值的功能,其每年不断增长的保额可以让被保险人享受时间带来的更丰厚的保障。对每个家庭来说,在配置齐全健康险、意外险以及终

顶梁柱必备!这4款定期寿险,总有1款适合你家

刷到一个微博,这位男同志当爸爸的第一件事,竟然是给自己买定期寿险。“别人家爸爸/老公”这保障意识值得吹爆朋友圈~~(注:截图来源网络)定期寿险,家庭的顶梁柱必备!预防的就是顶梁柱不幸没了,甚至全残,都能按规定赔一大笔钱给家人,避免家人陷入经

国寿寿险上半年净利润下降38%,保费收入超4399亿元

8月25日晚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在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净投资收益970.09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72.45亿元,同

惨不忍睹!寿险一季度利润大降41%,42家亏损,66家下降

74家寿险公司公布业绩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总利润456亿元同比减少318亿降幅为①盈亏家数与去年同期相比盈利家数从55家降为32家亏损家数从19家升至42家②盈亏金额盈利公司的净利由787亿降至555亿亏损公司的亏损由14亿升至99亿③巨头前

寿险业如何转型发展?业内人士这样说

图集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寿险业如何转型发展?业内人士这样说新华社记者谭谟晓随着金融科技加快赋能保险业,以及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和对风险保障的关注不断提升,寿险业如何转型发展,更好满足老百姓需求?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峰会上,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国寿寿险以生动实践递交重振国寿答卷

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疫情冲击等复杂外部环境和各类风险挑战,我国经济依然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保险具有风险管理和防灾防损功能,在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环境治理、社会管理

今天买明天就能保!这几款定期寿险很实在

近期,定期寿险市场热闹非凡,新产品接二连三地上线。除了大麦和定海柱等高性价比产品,还出现了 3 款比较有意思的产品,分别是阳光橙 B 款、长生一号和一麦相橙。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0 等待期,投保也很宽松,今天深蓝保实验室就给大家测评一下这 3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今日蚌埠梨子水果网武汉交友婚恋网容声冰箱评测网李晨影迷网十二生肖起名网小米手机股票抖音直播电商资讯网灭蚊灯品牌网今日临沂小说阅读网松鼠Ai资讯网内江新闻头条网股市大盘指数分析宠物医院大全网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被保人的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保险资讯网 jiechunqiu.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