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20:55:20 | 浏览:6648
已经是12月了,没想到眨眼间魔幻的2020年就要过完了。
年底,意味着各项KPI要进入冲刺阶段,业绩达标的,想着怎么完成明年的业绩,比如说信泰。
而业绩没达标的,则想着怎么再去冲一冲,比如说昆仑健康。
有个必须要说的好消息是——
昆仑健康的核保放宽政策,原定于11月结束,现在延长到2021年1月31日结束。
身体有小毛病的,如乙肝、肺结节、肝囊肿等,趁这个时间赶紧去复查、核保吧。
说起来也有小半年没更新过定期寿险了,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不讲武德”的新产品——大麦2021&全能保。
不仅性价比出众,而且对身体有异常的朋友,非常友好。
保障内容
1
(点击查看大图)
定期寿险很单纯,简单来说就是在保障期限内,去世了或全残就能赔保额。
比如小明买了份100万保额定期寿险,保到60岁,60岁前去世就赔100万,60岁后去世则不赔。
正正适合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经济支柱,万一发生不幸走了,家里人还能用这笔理赔款过下去。
大麦2021的保障内容也是如此,只是在这个身故全残的基础保障上,多了一个节假日出行保障。
比如在法定节假日坐飞机发生意外,能理赔2倍的保额,投100万能赔200万。
而如果是在节假日乘坐公共交通发生意外,则赔1.5倍保额,投100万,赔150万。
节假日不包括普通双休,而是——
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
整体来说,无论是职业限制、健康限制还是免责条款数量,都是第一梯队的水平,是个可以闭着眼投保的好产品。
隐藏项目
2
当然,最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隐藏在大麦2021里面的「大麦全能保」。
就跟榴莲似的,单单观察外表那些刺,不把它剥开是看不到里面香香的果肉滴~
要找到大麦全能保,需要先尝试大麦2021的智能核保,智能核保通不过,才会进入大麦全能保的页面。
以2型糖尿病为例——
(点击查看大图)
全能保最大的优势是,支持核保「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癌和慢性乙肝」这四种让各大保险公司闻风丧胆的异常。
换句话来说,如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癌或慢性乙肝,找不到合适的定期寿险的话,不妨试试它。
这四大情况可以尝试智能核保,一般可以加费承保。
比如健康的人选100万保额,每年的保费要1千块,而如果是患有糖尿病的,每年的保费要涨到1500块。
加费加多少就看身体状况,状况越差的,理赔概率越高,加费就越多。
身体好的可能感受不到,但要是已经身患糖尿病或高血压的,就知道这个有多难得了,真真是个宝贝儿。
现有产品怎么选?
3
目前来看,小宝认为有以下五款产品值得考虑——
(点击查看大图)
1)定海柱2号
依旧是目前价格最便宜的产品,保障内容简单易懂,唯一有一点不好就是,健康告知偏严。
适合追求性价比且身体状况比较OK的朋友选择~
2)瑞和2020
经过升级后的瑞和定寿,依旧延续了它健康告知和职业方面的优势。
健康告知非常宽松,即便是患有肺结节、乙肝的朋友,也可以直接投保,不需要除外或加费。
同时,它的职业限制非常少,适合从事高风险职业的朋友投保。
3)大麦2021
大麦2021作为今天的主角,相当于融合了定海柱2号和瑞和2020的优势,健康告知向瑞和靠拢,价格则向定海柱2号靠拢。
另外,它还有个隐藏项,大麦全能保,即便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癌或慢性乙肝,也能尝试核保。
适合身体有点小毛病选不了定海柱2号,但又想选一个比瑞和2020便宜点的朋友选择。
4)擎天柱5号
擎天柱5号比较可惜,还没来得及闪亮登场就被大麦2021和大麦全能保给抢了风头。
擎天柱从最早的1号到现在的5号,也算是定寿中的老炮儿了,这次5号同学带来了两个自带特色保障——
一个是全残赔付后身故,额外赔20%保额,比如基础保额是100万,因为疾病或意外导致全残赔了100万后,不幸去世了再赔20万。
另一个是因为猝死去世的话,额外赔付30%保额。
因此整体的保费会相对另外几款产品,稍贵一点点。
适合预算充裕,看重这两项保障的朋友选择。
5)甜蜜家2020
最后是“虐狗”产品,甜蜜家2020,投保的时候必须选择夫妻一同投保,同时保障丈夫和妻子。
男女朋友不能投哈。(又找到一个求婚借口了是不)
它也自带了两个特色保障——
一是自带豁免,如果夫妻双方中有一人去世了,可以豁免另一位的保费,保障继续有效。
比如丈夫去世赔了100万后,妻子剩余的保费就不用交了,妻子继续享有100万的保额保障。
另一个是,如果夫妻因为同一个意外一同去世了,保额会翻倍。
比如夫妻的保额各是100万,因同一个意外去世,各赔200万,总共400万。
唯一有个小问题就是离婚后,保单不好分割。
所以适合感情稳定的夫妻一同配置,性价比没得说~
好啦,最近这两年重疾险没啥大的突破,定期寿险倒是悄咪咪便宜了不少。
比如早前买了瑞泰瑞和的,今年打开瑞和2020一看,将近便宜了一半。
2021 年 3 月榜单很多人都能理解责任二字的含义,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真正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寿险这种死了才能赔的保险,经常会被忽略,但一份寿险恰好能延续你对家庭的责任。所以我们一直强调,有责任的人一定要买寿险。每月初,深蓝保实验室都会更新
于消费者而言,用增额终身寿险作为未来资金规划,肯定希望回报越高越好。可是,经济大环境不允许特立独行的存在,不然容易引起失衡。现在监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我们看好的那两款高收益的增额终身寿险将在5月底迎来停售,如果想要占这两款产品的便宜,那就赶
文|宋文娟编辑|杨芮 张威 袁满随着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亮相,各家非上市保险公司已经交出了上半年的答卷,从数据来看,整体表现欠佳。从61家已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公司来看,有17家寿险公司上半年的保险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其中表现最佳的是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五家A股上市险企已悉数披露2022年半年报。8月30日,据澎湃新闻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人保(601319.SH,1339.HK)、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
寿险,是家庭经济支柱必备之保险。它保死亡和全残。不管残了,还是意外身故,或是疾病身故,都能赔一大笔钱。这笔钱,买的人用不上,但会留给家人,以保障他们正常稳定的生活。01买寿险,聪明人都怎么挑?▿经常有朋友:身体有点异常,重疾险买不了,然后能
从短期盈利指标来看,上市险企2021年寿险业务净利润大多实现了正增长。但从长期盈利指标新业务价值来看,各上市险企寿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全面大幅下跌,下滑幅度在25%左右。新业务价值代表着未来利润,说明各公司的未来利润水平可能继续下滑,这意味着
(报告出品方/作者:开源证券,高超)1、 深度拆解:资负两端承压拖累股价表现1.1、 PEV 估值体系下,EV 假设与增长承压拖累股价复盘:我 们认为,保险股表现疲软的主要原因为:(1)负债端受行业长期内在供给结构性问题拖累、短期外部疫情以
在国内有一类非常小众的保险,这种保险懂行的人都在买,不懂的就算求他也没用,它就是定期寿险。受制于传统观念等原因,目前定期寿险在国内还很不受重视,但深蓝君有必要提一下,定期寿险是我最喜欢的那类保险。今天就通过一篇文章,全方位来拆解 “寿险”,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我国正逐步构建起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其他多种形式保险保障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进一步明确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定
8月25日晚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总保费4399.69亿元,同比基本保持稳定。新单保费为1393.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