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2 00:47:47 | 浏览:30
社会进步迅速,
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
一旦忙起来,
就容易忘事,
忘记缴水电费等这类事并不少见,
这种情况下补缴费用就行了。
但是涉及金融类的,
比如签订保险合同后,
宽限期内未及时缴费,
保险公司是否应承担保险责任?
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个案例吧!
2016年9月28日,
投保人辛某某与某保险公司河南分公司签订了
主险《随行两全保险》、
附加险《附加如意随行意外伤害住院定额治疗医疗保险》,
合同约定每年的9月28日交费1309元,
宽限期间为60天。
辛某某连续缴费5年,
至2020年11月26日最后一次缴费。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年辛某某一直未缴费,
保险公司在宽限期内三次发起催缴提醒未果。
2021年12月5日向辛某某发送了保单失效通知书,
保险公司不再承担保险责任,
辛某某仍未向保险公司提出异议和续保。
时隔一个多月后即2022年2月2日,
辛某某驾车发生交通事故,
车辆损坏,
辛某某当场死亡。
辛某某继承人(其母亲与儿子)
向保险公司主张保险责任,
遭到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之后诉至法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法院审理后认为,
辛某某投保的两份保险合同
由于辛某某未及时缴纳保险费
而导致保险失效中止,
根据合同约定被告不再承担保险责任,
故原告的诉讼请求理由不足,
一审判决驳回辛某某继承人的诉讼请求。
后辛某某的继承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二审驳回上诉,
维持原判。
根据《保险法》第十四条规定:
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是投保人的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投保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按期足额支付保险费。
保险合同宽限期是保险公司对投保人未按时缴纳续期保费所给予的宽限时间。在宽限期间内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仍承担保险责任,超过宽限期间仍未缴纳保险费的,将导致合同效力中止,在合同效力中止后,再发生事故,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
然而,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场“涨价”中,没有任何公司的报价增加,但车主到手的“实惠”却明显减少。被不少人解读为“8月起商业车险涨价”悄然降临。为何会出现这种隐形涨价。手续费返点减少,背后的利益将会如何重新划分。
” 北京青年报记者核实后发现车险涨价说法并不准确“车险8月后就涨价了,8月、9月、10月还未办理续保的朋友随时联系我。”近段时间以来,有关“车险保费即将上涨”的消息在“朋友圈”流传,不少人都收到了类似这样的信息。
2018年9月启动的陕西、广西、青海三地商业车险自主定价改革试点已推进近三个月。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商业车险自主定价地区呈现出了商业险投保率、第三者责任险保额提升,商业车险保费、销售费用率下降的态势,部分新车商业车险保费降幅超过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车险综合改革工作整体部署,中国精算师协会组织行业力量研究制定了商车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记者 朱艳霞】9月7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了商车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
“寿险仍是‘三升两降’,人保寿险增速居首;财险马太效应明显,平安、太保实现两位数增长,‘老三家’非车险业务表现亮眼。”日前,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陆续对外发布了2022上半年的保费收入公告。至此,A股五大上市险企2
正在经历寿险转型的中国太保交出了其上半年的转型成绩单。28日,中国太保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集团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0%,增速创近三年新高。但其寿险转型效果仍待进一步显现,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超四成。同时,由于投资拖累及折现率
8月25日晚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总保费4399.69亿元,同比基本保持稳定。新单保费为1393.58亿元
日前,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保险业上市公司半年报相继披露完毕。上半年,大部分上市险企的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保险业保费收入依然保持增长态势。来自中国银保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8万亿元,同
近日,A股上市险企已经披露完7月份保费数据。其中,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五大上市保险公司前7个月共实现保费收入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具体而言,前7个月,中国人保实现保费收入4160.33亿元,同比增长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8日讯 5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近日相继披露2022年上半年保费收入(指原保险保费收入,下同)数据,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15912.99亿元,同比增长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