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2 00:27:20 | 浏览:151
现在说起增额终身寿,很少有人会第一时间把它跟3.49%联系到一起了。
市面已经没啥3.49%产品了,甚至这个数字在我键盘的输入频率都有明显下降。
本以为会这样持续下去,有款3.49%老产品在这时候却低调回归了。
如题,它就是和泰人寿的鑫享盈2022,也叫增多多3号(泰山版)
01
作为当前罕有的3.49%产品,就直接开门见山谈保单利益了。
把鑫享盈2022跟现在第一梯队的增额产品放一块比比。
1、趸交(一次交清)
前三是:红>橙>蓝,下同
明显,在趸交时,鑫享盈2022的长期收益有着绝对的产品统治力。
持有第20年开始,现金价值优势开始凸显,这时59万的现价已经是保费的2倍,退保回报约3.45%;
此后稳步增长,回报峰值可以达到3.49%。
但缺点也挺直接,前20年现金价值增速较慢,数据表现一般。
2、三年期缴费
3年交,结论和趸交时一致,只是排名第二、第三的换了人。
长期收益仍是鑫享盈2022后来居上,第22年退保金超过2倍保费,退保回报高达3.47%;
另外,持有50年内,退保回报就有3.49%了,比趸交达成时间要短很多。
只是缺点依旧,前期现价增速慢,对比下来不够突出。
3、五年期缴费+十年期缴费
5年期缴费
10年期缴费
5年交和10年交没啥变化,鑫享盈2022在第20年后仍是一片红。
看起来乏善可陈,可由于缴费期的拉长,例如10年交很多人是准备长期持有的,弥补了一些鑫享盈2022前期的弱势。
换句话说,缴费期越长,鑫享盈2022越有优势。
正常看,分期缴费超过5年的,都可以优先考虑鑫享盈了。
02
再来简单聊聊鑫享盈2022的产品功能和附加权益。
撇开保单利益不谈,产品亮点有这几个:
① 减保相对宽松,满5年,每年能减20%保额对应的现金价值,相比20%保费上限的产品要好不少;
② 产品功能较全,隔代投保和第二投保人等都有
③ 可关联顶级万能账户金多多,或叫京泰盈,保底3%,现行结算4.7%,初始费用1%,可通过持续奖金满5年返还。
2019年以来,该万能账户都维持较高的结算水平
加上万能追加额度暂无上限,是个短期赚点利息的好地方。
承保公司和泰人寿,也算老熟人了,增多多和鑫享盈这个产品序列就是它带火的。
公司背景也不差,中信国安和腾讯都是它的大股东。
无论哪方面来看,鑫享盈2022都是一款趋于完美的增额终身寿了。
03
此前测评某款同类产品时,我们提出过一个看法:
在监管严控长险短做和费差损等压力下,未来的增额寿一定会趋向“降低前期收益增速,回归长期主义”。
鑫享盈2022就很符合这点,可惜的是后期还是太高了,3.49%放现在的增额市场就跟降维打击似的。
即便前期现金价值数据一般,也绝对算得上瑕不掩瑜了。
当然,因为市场本身还存在前期现价较高的产品,真准备短期持有,我认为鑫享盈2022不算好选择。
但要是准备长期持有(如20年),或者5年、10年以上分期缴费的,
能媲美鑫享盈2022的,目前还真就屈指可数。
如果您对产品有任何疑问,可以来找我,或者在评论区与我互动!
(点赞+关注,保险知识不迷路~)
2021年,寿险业发展遇到巨大挑战,总保费、新单保费双双下滑,营销员队伍大幅脱落,队伍平均收入大部已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吸引力急速下滑。2022年,更将面临惠民保快速普及带来的产品转型、IFRS17“大弯道”带来的业务转型等大挑战。同时,久久
来源:【河南法制报】天津市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试点以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所需费用问题。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地从事着长护险经
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要直面发展瓶颈,与时俱进,主动拥抱新科技、新平台、新需求,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正以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 “一个客户、一个国寿”是中国人寿为客户服
8月26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寿险”)举行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会上,国寿寿险新任董事长白涛、拟任总裁赵鹏等管理层悉数亮相,并对新发展战略、代理人转型、纽交所退市等话题进行阐述。“无人区”推进“四化”改革今年上半年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关键之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坚持党建引领,站在新起点上,切实发挥党建“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促创新、树意识”作用,立足“国之大者”
人口红利的终结、消费者保险习惯改变、数字化、疫情、低利率……都是摆在寿险业面前的挑战。原有的粗放式发展之路已走到尽头,寿险公司要如何实现战略转型,切换增长新动能?9月15日,在2021年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峰会上,银保监会管委会副主任毛宛苑表
《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创作的寓言故事,启发人们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2021年是农历牛年,引经据典,古为今用,我们该如何解读过去一年寿险业的纹理与脉络,又如何剖析新时期寿险业发展的筋骨与窍穴呢?回顾2020年:危中有机抗
编者按:应该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当下人身险行业所面临的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这恐怕是当下每个人身险行业从业者都在思索的问题。而这恰是“2018中国寿险业十月前海峰会”所要回答的最核心的问题,也因此,在此次峰会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普华永道、毕马
每经记者:涂颖浩 每经编辑:廖丹近日,A股五大险企均已披露开年首月保费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财险“老三家”1月份合计保费为1142亿元,同比增长11.96%。具体而言,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1月份分别实现保费604亿元、
本报记者 苏向杲据中国人寿今日晚间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总保费4399.69亿元,同比基本保持稳定;截至2022年6月30日,内含价值达12508.77亿元,较2021年底增长4.0%;上半年新业务价值为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