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9 14:44:22 | 浏览:571
7月2日,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夏保险”)一则高调护盘的声明,不仅引起了保险圈的关注,也成为了当天股市版面的热点之一。相对于安邦、生命等在资本市场频频露脸的保险大鳄,华夏保险显得比较陌生。
事实上,这家公司在去年之前连续5年亏损,但在2014年扭亏为盈,而且在今年前5月,保费收入一跃成为业界第三,已然成为业内的一匹“黑马”。
是什么使其扭亏为盈?华夏保险成为“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代表之一,但这需要股东的支持和魄力。在亏损的情况下,股东也毫不吝惜给予增资。此外,寿险精英人物赵子良的加盟也被认为是其保费大规模增长的原因之一。
【事件】
保险“黑马”高调护盘
在股市震荡之际,华夏保险高调入市的举动引人关注。
7月2日,华夏保险发表声明称,公司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坚定看好中国保险行业,坚定看好中国证券市场。并称已在近期大举逢低建仓并将持续加仓入市。
股市震荡,华夏保险突发声明,让业界惊讶不已。对于为何要在近期建仓,华夏保险表示,建仓是基于投资团队对后市判断的基础上所作的决定。本轮下跌已经释放了一定的市场风险。在此基础上还有不少高估值的上市公司仍存在较大的价值回归,但不少公司的投资价值已经显现。在这个点位分批建仓价值低估的板块和个股,将会获取良好的投资回报。
华夏保险并未透露具体的板块个股和持仓量,只表示,华夏保险股票投资追求大盘蓝筹长期稳健的收益,持仓量在公司投资总额中只占小部分。
从公开披露的数据来看,华夏保险确实有高调的底气。作为一家新兴保险公司,华夏保险已成为保险业的一匹“黑马”。保监会最新披露的1-5月保费收入显示,华夏保险以703亿元挤进寿险公司前3,仅排在国寿和平安之后。
相比于安邦、生命在资本市场的“名声大噪”,华夏保险低调不少,但其频繁现身资本市场。今年1月8日,华夏保险以约2.6亿元举牌同洲电子。此外据统计,2015年一季报中,华夏保险所持有的蓝筹股中,“中”字头股票有好几家,包括中国联通、中国铁建、中国平安和中国中铁。华夏保险还持有券商股如东方证券、申万宏源、太平洋和国信证券。同时,华夏保险还出现在上港集团、金地集团、安徽水利和长园集团的股东名单中。
【现状】
从连年亏损到寿险前三
作为保险业“黑马”,分析认为,华夏保险成为“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代表之一。
记者查阅华夏保险年报发现,2009年至2013年5年间,华夏保险净利润连续处于亏损的状态,亏损总额超30亿元。2014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合并报表数据)为11.55亿元。
是什么使华夏保险在2014年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扭转?一位华夏保险过去的独董表示,华夏保险过去几年发展很好,尽管有亏损,但保费增长很快。
从保费数据来看,华夏保险也一直在刷新速度。2013年保费收入突破370亿元,超过了前6年的总和;2014年实现保费收入715亿元,超过了前7年的总和,市场排名第七。保监会新披露的1-5月保费收入显示,华夏保险以703亿元挤进寿险公司前三。
通过银保渠道销售分红万能等理财型产品扩大规模是不少中小险企快速发展的路径,华夏保险也不例外。公开数据显示,华夏保险2014年的保费收入中,约94%来自于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基本为万能险保费),为673.5亿元,同比增加92%。此外,银邮渠道规模保费为661.48亿元,占比约为92.5%。
上述独董认为,承保和投资是保险业两个最基本的思路。一般新兴公司多数通过银保渠道把规模做大。规模做大后,投资增加,投资做好的话,投资盈利。通过投资盈利来弥补承保亏损。
去年资本市场好转,华夏保险投资收益率上升,也是其实现扭亏为盈的原因之一。2014年,华夏保险实现投资收益72.1亿元,同比大幅上升231.8%。
上述保险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会把华夏和安邦归为一类,走“资产驱动负债”的模式,即在承保端通过高收益产品获取大量现金流,在资产端通过投资做大规模。
【背后】
8年来股东增资不断
业务大规模扩张的背后,少不了股东的支持。华夏保险8年时间注册资本增长30多倍。
与其他中小险企一样,华夏保险依赖银保渠道,大力发展理财型业务,迅速做大规模。虽然理财型、投资型的产品能够给公司带来现金流,可以通过投资做大规模。但是这种高现价产品、短期产品规模越大,“烧”的资金也越多,偿付能力充足率可能也会下降。这就需要股东及时补充资本。
华夏保险2014年年报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4.05%。虽然高于150%的偿付能力监管要求,但上述保险分析人士认为,至少在去年众多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的情况下,这个偿付能力充足率不算多。特别是在偿一代和偿二代两个报表并行的话,华夏这种靠分红、万能险等理财产品发力,又在股市投资的险企,对其偿付能力的要求可能会更高一点,今年肯定要增资。
“股东有没有魄力来做这种偏向于理财型、投资型的产品,从华夏保险身上就可以看出来。”上述保险分析人士表示。
今年3月,华夏保险增资了30亿元,注册资本金增加至153亿元。这是继去年上半年增加注册资本金至123亿元后,再次提升资本金。当时华夏保险表示,连续增资显示了公司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伴随华夏保险增资,其股东持股情况也有所调整。从2014年年报来看,北京千禧世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增资,持股比例从11%增加至20%,与北京世纪力宏计算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并列为第一大股东。
股东对华夏的支持不只有信心,还有耐心。此前华夏保险连年亏损,股东方仍连年增资。资料显示,华夏保险于2006年12月30日批准设立,发起设立时注册资本仅4亿元。8年时间,从最初注册资本只有4亿元到目前的153亿元,增长了30多倍。目前,华夏保险是注册资本最大的非上市寿险公司。
【未来】
赵子良挂帅发力个险?
华夏保险近年保费飙升,被认为与保险业风云人物赵子良加盟有密切关联。
6月30日,保监会官网批复,核准赵子良担任华夏保险总经理的任职资格。这意味着这位保险业的“风云人物”履新华夏保险一事终于落地。
资料显示,赵子良是近些年保险业内的“风云人物”之一,与生命人寿原总经理杨智呈、生命人寿原副总经理高焕利曾并称为“老新华的铁三角”。这三人曾是新华人寿的元老级人物,于2009年底共同从新华人寿跳槽至生命人寿。2012年8月,高焕利、赵子良相继辞职,轰动一时。
对于赵子良,业内有着不错的评价。一位曾在新华保险,现在生命人寿任职的内部人士表示,赵子良干人事管理出身,并且比较愿意创新。据华夏保险内部人士透露,在没批复总经理之前,赵子良实际在公司任党委书记,以此身份协助董事长李飞开展业务管理工作。从时间上看,进入2013年华夏保险保费迅速飙升,这与赵子良加盟时间颇为吻合。因此,华夏人寿近年保费飙升,被认为与赵子良加盟有密切关联。
目前,华夏保险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存在“万能险独大”、“银保渠道为王”的问题。上述保险分析人士认为,保险公司中看保险业务主要看原保险保费,规模保费是一个参考,最后还是要看保险资金的沉淀。保险资金的沉淀多是由个险的高价值产品来提供。如果是寿险,以保障型产品为主,保费收入比较优质的话,每年有90%的资金可以沉淀下来,但是像华夏这种就会很少。因为退保和满期给付时的压力会很大。
据上述生命人寿内部人士介绍,赵子良在生命人寿分管个险,个险的成绩很不错。
那么,赵子良挂帅后,华夏保险会大力发展个险吗?从目前来看,华夏保险已推行“规模先行、结构跟进”的战略转型。为了实现“结构跟进”,华夏保险在个险渠道做了战略布局。但业内认为,短期内完全转为发展个险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规模先行的战略不会改变和动摇,仍需在银保加大布局。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梁薇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
梦若神机(49万)粉丝:下午有望反转,持股不动凸教授归来(53.3万)粉丝:震荡回调不惧,坚定看涨来自股市的猩猩(54.9万)粉丝:权重股明显下跌,可能震仓洗盘股侠钟超(68.8万)粉丝:未收评稀豹(39万)粉丝:下午或收中阳线看反弹以上就是大V们的个人看法,可以说明大盘的高位线始终没有明显突破的进展,似乎还在进行震荡平稳走势,尽管金融券商或者新能源等相继几日的暴涨依然没有上升,主力资金可能在进行压制目的就是困惑散户,等散户们觉得无望大涨了再进行拉高。
大盘分析指数意外的连续走强,昨天领涨的创业板全天再涨17%,收盘成功突破30日线阻力。明天市场要震荡开始争夺3300这个压力位了,接下来就是看成交量以及券商能否继续发力。如果能突破的话,那接下来一段时间还会走出反弹行情,如果不行的话,估计就是回调了,不过也顶多是回踩后再反弹,最终的都是反弹,只是过程要曲折点罢了。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固收”基金(按过去的计算方式,包括混合型一级债、混合型二级债、偏债混合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的合计规模近25万亿元,而在2019年底,这一数字还不足万亿。其中,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就是这类产品最常见的基金类型。
作为资深投资人,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表示,大变局下投资应该考虑的首要因素是风控,而不是回报,投资人需要降低投资回报的预期,把目光聚焦至从0到1的颠覆性原创技术。在我看来,风险投资的周期和宏观经济的周期不是一致的。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获悉,近期,国民养老保险首批产品已先后在北京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渠道落地销售。日前,国民养老保险总经理黄涛表示,养老金本身就是长期积累、长期投资和获取长期回报的过程,要求从事这一项工作的金融机构始终坚持长期经营、价值投资、审慎管理的理念。
想变富,转思路:普通人致富的5大“生财秘诀”,助你告别贫穷当下这个时代,相信绝大部分的人感受就是钱难赚、钱不够用、钱不经花。说白了,作为普通人,要想变富首先必须改变思路。第五条:结交富人要想成为有钱人,就得靠近他们,把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搬到自己身上来。
加了约2%的53度飞天茅台酒的78g装茅台冰淇淋,售价59-66元,是茅台有史以来首次以“茅台”命名的非酒类食品产品。与微不足道的利润相比,茅台真正看中的是这些吃冰淇淋的年轻人。“i茅台”的运营模式,将经销商纳入整个服务流程,然后缩短渠道距离实现成本优化,提升代理渠道端的利润,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渠道掌控力,与消费者展开更直接的互动交流。
8月3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茅台”)(600519)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7617亿元,同比提升1738%;从废除拆箱令到推出12箱装产品,从“i茅台”APP研发上线到茅台冰淇淋点燃夏日,在丁雄军接任近一年的时间里,稳价、年轻化两手抓。
茅台转变经营模式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让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成为现在人们热议的话题。而在2021年半年报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量”:国内经销商为2096家,新增62家,减少12家,累计增加50。
白酒的特质,越陈越香。酱香酒更是如此。大量茅台酒被储存下来,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市场上的酒越来越多。所以,归根结底,茅台虚高不虚高,在于利润能不能翻番甚至翻两番。你没看到的是,茅台以价格违规等理由,已经砍掉超过三分之一经销商了,省出来的这三分之一的份额。